生就得了痴症,直到十三岁那年才被王太医治好了。而后便像开了窍一般,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人人都要赞一句大晚成。
——却也算不得“晚成”,贺兰明在金銮殿被钦为状元的时候,也不过十七岁。历来考士科的学,能有几个在尚未及冠的年纪考取士?更何况贺兰明还是难得的连中三元,说一句“天资卓越”也不为过。
如今贺兰明仍旧有几分“痴”儿。他认死理,一,正直而定,不会袖善舞的那一。
梁宣向来欣赏这臣——为帝为君者,只需要你的忠诚,不需要你的圆。
当年殿试,贺兰明对答如、成章,彼时梁宣便觉得此人才思捷,颇有宰辅之质,再过几年,定是朝中的中砥。
再过几年,君也成了,届时着手监国理政,若能有一个位名远的良臣辅弼,便再好不过。倘若这位“良臣”还当过太傅,那一切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梁宣仔细思量了一番,觉得贺兰明真是个不错的太傅人选。
便派人去查贺兰明的家世人品。查过才知,贺兰明竟还是宋如慧的姑表弟弟,放在寻常人家,君还要喊他一声“舅舅”。
有这一层关系在,贺兰明定当全心全意地辅佐太。所以于于理,贺兰明都是非常合适的太太傅。
太傅便这么定来了。梁宣吩咐服侍君的人们收拾东西,搬去东。
凤仪一清静了许多。梁宣颇为满意。
贺兰明也开始承担起太傅的职责,耐心教授君习字读书。
其实君早已启蒙,且已读过不少书,每日学并不觉得吃力。但他时常会冒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可西周覆灭,分明是幽王的过错,为何要把整个王朝的覆灭怪责到一个弱女的上?”
贺兰明竟没有办法反驳。
再比如:“太史公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秋》。若想成伟业,必先历经困厄,太傅以为然否?”
贺兰明。
君便又问:“父皇是天,亦为当世之伟人。敢问太傅,父皇经历了何等困厄?”
天之尊,不可妄议。君问的是送命题啊!贺兰明只好从往圣先贤手,顾左右而言他地讲了一通。
宋如慧听人们说了东,颇有些哭笑不得,便去了一趟东,代贺兰明:“……劳太傅费心了,太还需要多加引导。”
贺兰明一见到宋如慧就怔住了——她也生了一双杏眸,不经意地望过去,倒同宋如锦有七八分相似。但细看还是有区别的,宋如锦的睛偏圆,宋如慧的睛则更狭一些。
这天梁宣本想摆驾凤仪,听闻宋如慧去瞧太了,便又拐来了东,正好瞧见贺兰明直愣愣地望着宋如慧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