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改变,这样的天就会有弊端,就需要改革。《东坡易传》还指“蛊之为灾,非一日之故也”,蛊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一定是世世代代传来的。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也。因此我们穆家人知,蛊卦的卦爻辞大多以父为比喻,告诉我们怎么样来解除弊端,治理世。
同时蛊卦:父之蛊,小不忍则大谋,意味着治“蛊”有个过程。从蛊卦六爻的况看,首先要认识形成“蛊”这一状态的严重。“蛊”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短时期形成的。从初六爻至六五爻的五爻中,四个爻提到“父”,一个爻提到“母”,这里的父、母指的是上一代的人,也就是说“蛊”的产生是在上一代就开始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爻辞中称为“父之蛊”或“母之蛊”。“父之蛊”或“母之蛊”,就是治理父母辈遗留来的弊端。其次,治理弊端要有步骤地行。穆彤彤冷笑一声,你们岳家世世代代,当真是心积虑的谋求生,既然“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那么行治理也只能有理有节有步骤地行。蛊卦卦辞指“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表示治理有个过程,在治蛊的过程中,先什么,后什么,都应有个顺序和安排,既不能,也不能急于求成。事实上也是如此,对上代人多年积成的弊端,特别是人们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习惯、思维方法,不是靠一命令、一个措施、几个会议就能解决的。只有找准弊端,思想统一,措施得当,安排上有步骤,据事的发展因势利导地行,治“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再次,治“蛊”既要有因事制宜的适当措施,更要有“尚其事”的积极态度。在治“蛊”中,据“蛊”的程度不同,也应有不同的治“蛊”方法。如“父之蛊”与“母之蛊”是不同的,在治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果断,有时需要耐心,但不能久拖不办。如初六爻,“蛊”的程度不,迅速予以治理,结果吉祥。而九二爻的“母之蛊”,在治理中不能之过急,需要讲究策略。比如,在清代隆朝之后期,可怕的不是苗,而是由于重用“贪污之王”和珅,导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蛊之惑可谓矣。然而,当时隆虽然退位,但是他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和地位的太上皇,仍然牢牢掌握着偌大帝国的权力,而新皇帝嘉庆不过是应付一些朝廷礼仪的摆设而已。最为糟糕的是,这时隆已经是80多岁的老翁,本没有力去掌握如此大的权力。
据记载,太上皇隆记忆力衰退特别严重,往往昨天的事今天就忘记了,早上所的晚上就想不起来了。在这况,和珅正好狐假虎威,成为隆的代言人,日益骄纵不法,贪污纳贿,无所不为。和珅一手遮天,文武百官无人敢与之抗衡,即使是隆的诸皇也都对他望而生畏。新皇帝嘉庆即位时已经37岁了,但鉴于这况,嘉庆只能不折不扣的“儿皇帝”,对这局面他肯定在心极其不满。虽有治“蛊”之意,但鉴于曾祖父康熙时期太立而废、废而立的教训,嘉庆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态度。即使有时觉得隆的决定不对,他也不声。但他真正提防的还不是隆,而是隆的耳目和代言人和珅,和珅已经跟隆几乎形影不离,他的一言一行对隆影响大。万一和珅在背地里中伤嘉庆,他这个皇帝的位置能否坐稳还真难说。对于和珅的专横跋扈、所作所为,嘉庆一概不理。当时有不少大臣偷偷向嘉庆揭发和珅,嘉庆虽然心里明白,但表面上却表示和珅无罪,自己要依靠和珅理政务。嘉庆还不忘常常表示对和珅的尊重。这样的结果,给人们的印象是新皇帝也怕和珅三分,但实际上却既麻痹了和珅,也瞒过了太上皇隆,保证了既得帝位的稳定。嘉庆不过是在等待时机罢了。而这个时机不会太久,隆逝世之日也就是和珅倒台之时。事实也确实如此,隆一去世,嘉庆就上作周密署,惩办和珅。所以,人们对嘉庆这段时间的韬光养晦表示赞赏,认为是一很明的治“蛊”之术。但后遗症是朝政昏,导致许多教门如八卦教、罗教等趁机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