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台湾方略
可以说西班牙方阵非常有意义,它运用火的大威力和枪兵左刺战术将传统冷兵时代军队送了历史的垃圾堆,而其调的绝对的纪律也为近代军队的建立打了基础。
由于西班牙纵队作战思想的成功,不久法国也模仿组成了地区的常备队。它起初称为军团,后又改为团,每个军团由6个大队组成,每大队1000人,其中包括600名矛兵,300名火绳枪士兵,100名戟兵。
“台湾的名称几经变换,秋之时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洲”;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蒙元称“求”。而国朝立国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也很多,如“笼”(指台湾北)、“北港”(台湾西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
当然,这意义也仅仅是对于欧洲人来说的,因为即便是在历史上的大明末期,明军也已经开始自主的从冷兵向兵过渡,甚至在明初的时候,明军已经组建了神机营,开始用武与冷兵组合作战了。
听着伊凡的讲解,刘衍微微,在历史上的16世纪半叶,也就是1550年以后的时代里,西班牙军队曾经威震一时。其原因正是它采用了西班牙方阵这军队制的缘故。
“台湾各地现在主要分布着名为山族的落,原本就与我汉家颇为密切,自我大明嘉靖朝之后便始有大量的福建南和广东东人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民为主的社会……”
“看来后世的那些网上,果然还是太抬举这些欧洲人的军阵了,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只是火更多、威力大些而已,其实光从战力或者军力来看,其实并不比皇太极时期的满清!”
“此外西班牙步兵方阵有两不同的连队:矛手连队和火枪手连队。一个西班牙方阵拥有8个矛手连队和两个火枪手连队、每连300人的步兵。到了后来,一个西班牙方阵在理论上拥有10个矛手连队和2个火枪手连队,每连250人。另外一些派往意大利的方阵,则拥有10个每连300人的连队。”
说到这里,刘衍的语气中开始夹杂着怒火:“而现在,
“到了现在,西班牙人为了适应此时的战争规模、战术变化和火的一步发展,对西班牙方阵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称之为改良西班牙方阵。”
此时刘衍心中有了计较,又对伊凡吩咐了一些事后,便率众离开这里,返回阁官署。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还有有军士:步兵方阵的第二级指挥官。他负责步兵方阵战术上的组织以及并担任第二连队的队。军需官:负责步兵方阵的财务工作,有3个助手。宪兵:负责维持军纪,有6名助手。首席随军教士:手有两名普通随军教士。首席监督官负责监督。首席医师]:负责医疗事务。首席鼓手:掌步兵方阵中的所有乐师并负责传递军令。总计有永久编制人员29人。”
在阁官署,刘衍站在《皇明寰宇舆图》前,正大声对阁众人陈述着:
“其的变化就是大幅度减少了枪兵的份额而增加了火枪兵,大上枪兵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而火枪兵则达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
“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直到万历年间,朝廷才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甚至刘衍都认为,正是西班牙大方阵正式开启了西方军队从冷兵到兵的序幕。
常步兵方阵会以他为名,如门多萨、祖尼加、维拉斯科、孟德拉冈等,”
西班牙人的军队战场上以矛兵排成密集的三个横队,每个横队正面为50至60人,纵为20列。在四个边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士兵。这固而有机动能力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150米,纵100米。在方阵的四边外侧各排列着一列火绳枪士兵,还派一独立的分遣队从事小规模击。
“台湾在南宋时属福建路;自蒙元开始,便在澎湖设巡检司,分台湾事务;如今台湾已经被荷兰人侵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