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风雅,我也想要参加,可以吗?”
声音很近,就在江珣边,清和悦耳如泉玎玲,还带儿不属于北地人的糯,让江珣不由自主地看了一。
原来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侧面清秀,角微翘,纤弱的材如一支柔细的青竹,莫名地透一南国乡的气息,此时在正向两位作为评委的书画大师发请求。
年的大师微笑着捻须颔首,一个“请”的手势,少年便找了一张案桌坐来,开始袖磨墨。
随着时间推移,二十来位参赛才的画作陆续呈上,两位大师低声品评商讨,而后选几位最优异者,让旁边的小厮一一展开,示于众人。
年的评委大师评:“第一幅乃是江玉亭江公的《听伊秋兴图》,画的是诗人与友人在亭中品酒论诗的景,亭外山石崎岖,亭旁古木苍郁,远湖微波,山峦隐隐。”
大师捻须微笑,“取材布局自不必说,最妙的是亭中论谈的诗人以及亭外伺候的仆人,”他的手轻轻过去,“各态,形神兼备,十分灵妙。
整幅画用墨老辣,笔墨清沉静,境相奇幻,是以我二人以为,这幅画当之无愧地应推为首作,众人以为如何?”
在场的十之*都是相识的,各个之间还是朋友,听闻此话,纷纷笑赞同。
江珣笑着向各位抱拳致意,然后余光便看见那位新加的少年正抚着看自己的画,时而近看,时而远看,时而左看,时而右看,还让小厮把画倒过来看了一看,来来回回的,如要把那幅画折腾一朵来。
江珣就觉好像是自己被人翻来覆去观看一样,心里真是有说不的怪异。
少年看到他,微微一笑,清澈的眸尾略的形笑起来有特别的味,什么味呢,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江珣才想到,那是一甜俏的味。
少年嫣然笑:“画得很不错哟,值得我辈学习,仁兄要看吗?”
说完退开一步让地方,都没有注意到他就是这幅画的作者。
另一位略年轻些的评委大师指着第二幅图:“这一幅是潘岱潘静岩的《白园访碑图》,取的是乐天墓前石碑之景,以淡墨笔,寥寥数笔,突碑石直立的形象。碑前站有三个人,似在认真看碑文,画作简淡冷逸,萧廖纯朴,疏淡之中又古味盎然。有鲜明的金石之风,想必这位仁兄擅金石雕刻了?”
画的作者潘岱闻言微微,笑容矜持。
在场的人低声议论着,随着大师的评纷纷。
评委大师指向第三幅图:“这一幅乃是夏颐夏小楼的《浔月夜图中图》,”说到这里不禁微微停顿一,似在疑惑为什么会起了这么一个画名,而后接着,“很明显,这幅画并非取材于白园实景,而是据诗人的传世之作《琵琶行》而画,取的乃是浔江夜送客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