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是,我们今天只能评论他们之所以亡国的原因及其对历史程的影响,却不能说他们是正义的或反动的。有趣的是,这两位亡国之君,却以完全不同的心态去应付亡国后的生活。刘禅降魏后,被封为安乐公,他毫无亡国之恨和亡国之辱,反而整日兴兴直落个“乐不思蜀”,既不用劳国事,又可以安享人间乐;魏国君臣也很满意,谁也不担心刘禅会谋反作复国。李煜,世称李后主,公元961年登基为南唐国君,纵声、诛杀忠良,以致国危无人可用,于公元975年袒城降宋,被封为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
李煜降宋后,仍十分留恋往日的君王生活,常悔恨自责而彻夜叹,三年后被赐死。用有良心历史学家的话说,李煜降宋,有助于国家重新统一,并避免了众多军民的无谓伤亡和大量质财富的破坏,应当说是顺乎之举。从生存的角度来说,李煜是个多善追求人间乐的人,但他过于留恋君王的乐,而不甘于享受公候的乐,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能上不能的为官心态,结果郁郁寡并引起宋国君臣猜忌而命绝。虎青岚说,我们没有必要评论刘禅和李煜亡国后行为的是非优劣,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行为。如果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那么刘禅“乐不思蜀”则无可厚非;如果生存的目的是为了的抒发,那么李煜的哀痛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李煜在三年亡国生活中,写了许多人至的诗词佳句,诸如“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去也,天上人间。”“桃谢了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剪不断,理还,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其中,最能寄托李煜的是《虞人》: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向东。据传,李煜写好这首词之后,便教歌伎排练演唱,并于他生日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在开封的寓居里即时为违命侯,宴饮奏乐,歌伎演唱的《虞人》声闻于外即古人的诗词,特别是词,都可乐歌唱,相当于今日的歌词。
此事被宋太宗知后,遂生了要寻机死李煜的念。我们今天看来,宋太宗实在是过虑而又残酷绝;李煜不过是抒发,并没有作复国的念和行动即也不备相应的实力和能力,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有过特殊经历的词人而已。悲剧在于,君权神授的皇权统治,人们抒发若不合君王意,也有死罪。若更一步说,国家并非是哪一个人的;对于君王来说,本就不存在亡国问题,而只存在失位问题;因此,李后主的亡国之悔恨,其实是社会地位变化后的失落。
不等我沉浸去受这一切的时候,双化蛇血开始燃烧殆尽,这一刻如同化作一红光钻了我的……良久……只见我浑肌仿佛有生命一般不停蠕动,在这片血光的浸染,我上的肌和骨以可见的速度生起来,背上的脊椎不停向生,直到尾椎分才渐渐停止,然后以脊椎为中心又了骨与神经,再之后是血和脏的现……
我已经不想再看自己的了,这可见的生速度实在是让人觉得恶心,一阵恶心,我思绪回到现实,脚好像踢到了什么东西,我睛越过自己的看向了方,是一个排在我现在已经最怕见到第一位的女人……虎青岚,昏迷中的她泪朦胧的抬看向我。大概是无意识的,因为一刻又昏了过去,展现与清醒时候刚气质完全不同的柔。
是这家伙把我们带过来的吗?是虎青岚救了我们吗?
我和石苓人居然被这人救了?
我意识要不顾而去让她自生自灭,可是余光中看着虎青岚苦涩而无助的泪,我心理不是一翻滋味。
我实在是太弱了,连自己的懦弱都不敢承认,害怕承认那么狼狈的自己居然要诿过于人,我实在是太弱了……竟然有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想法,那和岳振德他们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