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上古昊英之世,古人居无定所,饱受禽兽蛇虺荼毒。后来,有位圣人发现,在树上建筑房屋,既可挡风遮,又能躲避禽兽,古人欣喜无比,纷纷效仿,尔后拥立这位圣人为王,号“有巢氏”。从这个朴素的名号看来,有巢氏早已不是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位创造了历史的平民英雄。
所有的径中,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步的一个标志。但古史的年代越久,给后人留的谜团也就越多,有巢氏便是如此:他率领民在哪里筑巢为室?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在传至今的史籍的隙中,后人只能捕捉一关于他的光碎影。西汉《遁甲开山图》记载有巢氏王天百余代。《通志·三皇纪》云:“厥初,先民居野,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巢氏,有巢氏之后,尧时有巢父,夏商有巢国,其地在庐江,孙以国为氏。”燔书坑儒的康熙朝,《巢县志》沿革志而确载:“罗《路史》称有巢氏。”罗的《路史》记述上古迄两汉事,考证赅,保存大量的古代史料和佚闻,堪可采信。
宋人罗的《路史》有过这样一条记载:所谓昔载上世,人固多难,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则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搏兽而,凿井而饮。桧秸以为蓐,以辟其难。而人说之,使王天,号曰有巢氏。木巅,风生燥,颠伤、燥夭。于是有圣人焉,教之编槿,而卢缉藋,而扉塓涂翳,以违其卑之患;而违风以其革有巢之化。故,亦号有巢氏。驾六龙,从日月,是曰古皇。龙效,图书畀,于是文成而天治。其为政也,授而弗恶,予而弗取,故天之民皈仁焉。
其及末也,有礼臣而贵,仕之专而不享。削之权,惧而生变,有巢氏遂亡。居于瓕及盘领。后有巢氏。巢父友许繇、樊竖。繇居沛泽,其日光,尧朝焉,而逭之。父适闻之,洗耳于频。竖方饮其,乃欧而还。据《路史》记载:有巢氏是最终成为了珠江域的一个古老落。而清人张澍在《蜀典》一书中认为,这个“巢”,是西南夷昆明族,历史学家透过甲骨文,似乎能找到另一条线索。历史上,周人对一个叫“巢”的小国并不友好,不远千里派兵征讨,似乎有什么仇大恨,蜀山氏后人与周人也有过节,怪不得在周王朝的青铜上,巢、蜀连在了一起。学者们认为,巢、蜀两国可能相距不远,巢国与蜀国相连,它的得名,或许源于落巢居的传统,却也彰显著有巢氏与蜀之地的神秘联系。
不过更多人相信有巢氏族分化了,一分迁移到蜀东的南平僚,住栏,女多男少,妇人任役,男左衽发赤脚是旧俗。此外,还有飞僚、乌武僚等。而粤东份的他们变成了古代的俚人、僚人发展演变成黎人,份僚人渐与瑶人相混结合称为瑶僚、蛮僚、瑶僮。证据是当地土著先民传说开始时是在树上搭巢而居。秦汉时期,“百越”归属中央王朝治。至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引发持续三个多世纪的中原汉人移民。与此同时,珠江域各土著民族的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后始称俚僚。《博志》所述:“南越巢居,北溯居,避寒署也。”后来发展成为离地构筑的房,即栏。《北史·段传》云:“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栏。”今桂南偏僻地区的壮族居民仍为人居其上而畜其的栏建筑形式。同时保持着许多原始落习俗……譬如吃人,《南州异志》载:“广之界,民曰乌浒,东界在广州之南,州之北,恒间伺候二州行旅,有单回辈者,辄击之,利得人人,不贪其财货也……得人归家,合聚乡里,悬死人中当,四面向坐,击铜鼓,歌舞饮酒,稍就割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